企業對企業(B2B)
電子商務可以改善批發商訂貨的程序。批發商可以直接在線上下訂單、獲取產品最新資訊以及檢查存貨情況。這可讓有關企業減少訂單處理的經常開支達 30% 之多。先進的 B2B 電子解決方案可以讓企業把他們的批發管道 "電子化",進而擴展企業的市場范圍。
消費者對企業 (C2B)
一 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先由廠商提供產品,消費者再因應需要去選擇,主導權在產商手上。不過在C2B的模式中,主導權由廠商手上轉移到了 消費者手中。在C2B的關係中,則先由消費者提出需求,再由企業配合提供貨品 。C2B的模式最常出現在一些社群網站上。
消費者對消費者 (C2C)
交易的雙方都是消費者﹐像美國的拍賣網站(ebay.com) 。在C2C的模式中,買方和賣方各自出價、自行商量交貨及付款方式,網站只是提供一個交易的場地。
企業對消費者(B2C)
企業透過網路,提供客戶各種交易與服務。客戶利用電腦或其他上網工具連上網際網路後可以取得各式各樣的線上即時服務,包括商品型錄查詢、產品支援、即時財金資訊報導、線上訂貨等等。
一、關於Yahoo!奇摩
Yahoo!奇摩(www.yahoo.com.tw)為廣大網友及企業客戶,提供豐富與多元化的服務。研究調查機構如NetValue、Nielsen//NetRatings等針對台灣地區的家庭上網用戶調查顯示,Yahoo!奇摩不論在網站的流量、不重覆使用者、國內網友的到達率與網友平均停留時間都名列第一,為台灣最受網友歡迎的網際網路領導品牌。Yahoo!奇摩提供優質且多元的網路內容與服務,並創造親切、好用、生活化的網路使用環境。Yahoo!奇摩提供七大類服務,內容包括有: 信箱 、書籤 、筆記、相簿、通訊錄、行事曆、免費網頁、影音、電影、音樂、卡通、笑壇、賀卡、字典、大哥大等三十多項服務。
Yahoo!奇摩的品牌願景為:對台灣網路使用者和想上網的人來說,Yahoo!奇摩將透過發展出更多、更好的網路服務,帶給大家更豐富、更有趣的生活。我們希望能吸引更多還沒有上網的人選擇使用Yahoo!奇摩。目前有高達90%的網友使用Yahoo!奇摩,因此我們希望這個品牌深植全台灣每一個人的心,達到使用網路即等於使用Yahoo!奇摩。邀請每個人「每天都Yahoo!奇摩」。
二、如何進行買賣:
三、Yahoo!奇摩所提供的保障
隱私權保護政策 不濫用會員資料
Yahoo!奇摩的「隱私權政策」裡詳述了Yahoo!奇摩收集哪些個人資料,以及資料的用途,Yahoo!奇摩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建議您你閱讀了解 Yahoo!奇摩對您的隱私保護的措施,再決定是否要使用我們的服務。 Yahoo!奇摩拍賣對會員資料的使用,都會遵守「隱私權政策」中的規定。
加強網路巡邏 違規品無所遁形
Yahoo!奇摩拍賣有一組超強網路巡邏員,會在新商品刊登後24小時內,主動偵查並管理「禁止出售」、以及「違反刊登規則」的商品,Yahoo!奇摩拍賣會依據違規情形,採取適當的措施與處分,以維持賣場的商品品質,違規情事嚴重者,將處以永久停權的處分,並公佈在公告區的黑名單中。
信用卡認證制度 提昇會員交易信用
Yahoo!奇摩拍賣自2003/07/04起,創先推出「信用卡認證機制」來加強對會員的管理,以期遏止不法人士在Yahoo!奇摩拍賣從事交易,我們要求新加入拍賣的會員必須通過信用卡認證才能刊登商品,希望藉此為買家作第一道把關,過濾掉不肖的賣家來提昇交易的品質與安全。
使用SSL技術 幫您做好資料保全
加入Yahoo!奇摩會員,您不用擔心個人資料不安全。 Yahoo!奇摩對於會員的資料,都會加以密碼保護並防止外洩。我們使用了可靠安全的安全傳輸層(SSL) 保全系統,來保障您資料傳送(包含信用卡認證、線上刷卡付費等)的安全。
如此看來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的魅力,真不是蓋的,竟然可以在這個短時間內創造出線上拍賣的風潮,想到平時隨意瀏覽的報章雜誌內容與網路上的評論,現在再重新拿出來看看吧!
一、電子商務的類型:
電子商務可概分為以下類型:
(一)B2C:
指公司在網路上直接對消費者做生意。
(二)B2B:
指公司的生意對象,是另一個企業或公司,而不是個人消費者。如生產原料、技術、或半成品的企業,與其下游廠商的生意往來;又如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替委託廠商代工生產晶圓即是。台積電將網站(online.tsmc.com.tw)視為一個虛擬工廠,晶圓設計公司設計的晶圓,可以交由這虛擬工廠來生產;透過該網站,台積電客戶可以看到其訂單生產的流程狀況。
另一個例子,國內知名的貿易名錄廠商──貿易風(www.trade-winds.net)(圖四),他們現在逐漸將型錄放到全球資訊網上。過去,貿易風要花很多的人力、財力、紙張資源、及郵寄費用,來製作、維護及寄發這些型錄;現在,世界各地的買主,則只要透過網路,在全球都可以查詢,而且還可以利用關鍵字做非常快速地檢索。
這只是單純地將紙張目錄搬到網路上而已,但它竟有很大的商機,並可以形成一個價值鏈,即利用網路特有的超連結功能,連結成一個體系,廠商由此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網路,形成買賣的關係。貿易風本來只是一個印製型錄的公司,但在網路上,卻可以扮演強而有力的買賣仲介的角色。因此,B2B的電子商務,是有非常大的存在潛力。
(三)C2C:
即消費者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這在傳統通路上,是非常難做到的,比較常見到的,可能是像跳蚤市場或是garage sale,但C2C在網路上,卻可以很容易做到。
目前最有名的C2C電子商務公司是eBay(www.ebay.com),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網路拍賣場;第二大為雅虎公司。這兩個網站,讓所有的公司、企業、個人,都可以把不需要再用到的東西,放在網站上拍賣,讓這些東西,可以產生再被利用的價值。公司企業也可以把最新的產品,放在拍賣網站上拍賣,測試消費者對此新產品價格的敏感度。另外,公司企業舊型的存貨,在傳統通路上已經不被接受的,可能在網路上還會有人有興趣購買。這是很有趣的C2C或B2C的電子商務市場。
(四)C2B:
消費者可以集體議價的方式,向企業或廠商購得最優惠的價格或服務。例如在網路上可以聚集100 名想買同一型產品的購買者,然後再集體和廠商議價,如此廠商競標,則可以把產品價格降到最低。這個市場雖相當地大,但做起來並不很容易。不過,國內目前已有一些網路業者,開始經營這樣的網站。
由以上可以看出,網路上的電子商務有很多的方式,並不完全與傳統通路相同,因此,各個企業或個人,仍有很多機會來「網」住商機。
二、拍賣網站的定義及特性
所謂的拍賣網站是指,提供買賣雙方一個線上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此一新型的買賣方式顛覆傳統的消費交易方式。過去賣方具有決定商品價格的絕對權力,而消費者議價空間非常有限,可說是屬於賣方市場;但拍賣網站的出現,則使得消費者也有決定產品價格的權力,並且可以透過消費者相互之間的競價結果,讓價格較有彈性。主要是電子商務C2C 的類型。
網際網路本身的互動性、即時性、與跨地理限制等特性,使得實體世界中只能用於特定產品的拍賣交易模式能被更加廣泛地運用在各類商品上。拍賣網站不僅藉由多人上線競價的方式共同決定商品的價格,更可以透過簡單有趣的拍賣過程,幫助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並獲得得標時的成就感與樂趣,使得自由經濟市場的機能得以經由網際網路與競標完全的實現。
三、拍賣網站經營模式
(1)拍賣方式
現階段拍賣網站的買賣方式有三種,一為固定價格,此與傳統的買賣方式相同,價格由賣方訂定,買方決定買或不買。有的業者為吸引消費者上站與購買,時常會提供非常優惠的價格,以限時限量方式刺激消費者購買;二為群體議價價格,此價格會因買賣雙方的互動而使價格有所調整,一般而言,此可再區分為「階梯式定價」與「平滑式曲線定價」。
所謂的「階梯式定價」是指當登記購買的人數達到某一個量時,產品的價格會下降一級。例如當登記者只有一位時,並不會有價格優惠,但當有2到5位登記時,則價格可以下降某個幅度,而有6到10位登記時,則價格可以再下降某個更大的幅度,以此類推到某個限度,讓每一個人對價格的降低都有所貢獻。由此可知,此種模式是由量取價,即購買人數愈多時,每人則可以享受到的價格就愈優惠,降幅是呈現階梯狀的遞減。
「平滑式曲線定價」與階梯式定價原理相同,愈多人登記就可以取得愈優惠的價格,都是以量取價,但是其不像階梯式定價必須有人數的限制,而是每多一人登記,價格就下降一級,比較具有彈性。
第三種為「搶標」,此指業者會給提供某數量的產品,並開出某一最低的金額(稱為開標金額),消費者出價登記購買的金額,必須高於開標金額,以此逐漸喊價直到產品被登記額滿為止。
以上三種拍賣方式提供消費者在購買物品時可以擁有遊戲的感覺,並可以得到搶價的樂趣,彷彿是把蘇富比拍賣場的現象搬到網路世界。但是實際上,常常會因為產品特性的不同而有其適合的拍賣方式,例如電腦及通訊產品比較適合第二種的拍賣方式,藉由大量的購買來壓低產品的價格;而搶標則比較屬於活動性質,可以吸引較多網友的注意,故屬於「事件式」的拍賣。
藉由廣告雜誌對Yahoo!奇摩拍賣網站團隊的大頭目─洪小玲總監的專訪來看,拍賣網站的經營,其實給予Yahoo!奇摩很大的激發,因為無形中其實Yahoo!奇摩拍賣已經開始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型態,以前你無聊可能只能出門逛街購物,或者是不是每個人二度就業只能去作某些固定類型的工作,現在有拍賣網站,似乎可以讓大家有機會在網路上開個小店,這些部分其實拍賣網站已經對整體社會有了一些正面的影響。當然拍賣網站也即將對通路商造成影響,在拍賣網站所有的資訊是透明的,若少了中間商的利潤這一段,Yahoo!奇摩其實可以預期將會有很多通路可能會反彈!
(2)付款方式
拍賣網站的付款方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1.現場繳費:
有些拍賣網站會有實體的提貨中心或與零售商有合作,故可以在網路上下單,在提貨時現場付費。
2.線上刷卡:
目前線上刷上有SET與SSL兩種。SET是消費者必須向發卡銀行申請SET ID,在下載及安裝電子錢包,接著再上網登錄,取得電子證書存入電子錢包中才可以上網購物。SSL的過程是消費者以SSL加密的方式將信用卡卡號傳給店家,店家再將卡號與金額以SSL加密的方式傳給銀行,店家在取得銀行的授權之後再通知客戶完成交易。此一方式的問題在於太過簡化無法解決一些行為上的缺失,例如消費者無法確認店家之真偽、店家無法得知消費者之真實身分、無法證明交易金額的篡改,以及防護不正當的駭客入侵竊取資料等問題。
3.銀行轉帳:包括在銀行的櫃台、提款機、電話語音或是網路等方式。
4.郵局劃撥:此方式則要注意有的拍賣網站會要求消費者付手續費用。
(3) 與物流、金流的整合
台灣未來物流業與電子商務的整合,所代表的不僅是資訊流與物流的整合,還包括金流的加入,也就是未來是一個資訊流、物流及金流整合的時代。商品可以分為實體商品及電子化商品(如出版品等),後者廠商可以直接透過網路傳送,但前者廠商可能就必須由自己或委託物流業者配送。客戶可以透過網路下單,然後由廠商委託物流業者運送商品到客戶手中,這種交易過程就是近年來興起的電子商務中網路交易服務。但這種網路交易也就是網路購物機制,也包括線上付款及離線付款兩種。
所謂線上付款,就是客戶下單後,直接在網站上輸入其付款資料,通常是信用卡資料,而離線付款則是客戶下單後,不將付款資料登入網站中,而另外到郵局劃撥或是採取貨到付款的方式。目前台灣物流業者,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還算處初步階段,就算有提供網站服務,最多也只是提供客戶查詢商品運送狀況(且多是只開放給特定客戶),很少物流業者自該公司網站上提供客戶下單的服務,甚且是線上付款的功能。諸如大榮貨運、新竹貨運等國內物流業翹楚,前者提供特約及一般客戶查詢貨件的服務,而後者僅開放給特約客戶查詢,兩者都沒有提供網站下單的功能。另外,新竹貨運雖然有提供代收貨款服務,也僅是將貨運司機收到的貨款轉會給客戶,並沒有提供真正的線上付款機制。然而,電子商務將資訊流、物流與金流整合是未來必然趨勢,在許多產業中已開始實施,如網路證券、網路購物等,因此,物流業也必會朝向物流、資訊流、金流整合的方向。但在此之前,業者必須思考的,也同樣是發展電子商務的議題-安全機制。客戶使用網路交易時,必會考量到交易的安全性,尤其是目前在網路上傳送資料時,尚有被第三者竊取或變更的可能性,因此,客戶在使用網際網路記載重要的個人及財務資訊時都會有所顧忌,因此也會造成很多客戶不願意透過業者的網站完成交易,寧願採取傳統的方式,如打電話、傳真或親自到業者營業處托運或查詢商品。物流業者為了產生整合物流及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效益,除了催化整個電子商務環境發展的健全性,業者本身也必須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健全網站服務內容,以提高客戶對自己的信賴以及吸引客戶使用公司網站的服務。
最後,提高台灣物流業者的配送水準,以不僅應付國外廠商的強大競爭力,更有助本國業者發展國際配送業務的能力,政府所扮演的領導、支援角色是不容忽視的。政府應建構國內物流業者整合電子商務的健全環境,如提供業者發展電子商務獎勵措施,包括補助、減稅方案等,鼓勵業者參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研討會,並提高業者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另外,政府也可以支援業者派人到國外學習,或是舉辦人才培訓,增加業者發展電子商務的能力。台灣物流業者要有效整合電子商務,產生倉儲、配送成本降低、市場資訊快速取得等綜效,政府與業者間必須共同合作,建構一健全之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並改變台灣人民的消費文化,台灣的物流與電子商務的有效整合才是指日可待。
四、電子商務C2C
(1)C2C的優勢
C2C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它是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交易模式,C2C電子商務平台就是透過為買賣雙方提供一個線上交易平台,使賣方可以主動提供商品上網拍賣,而買方可以自行選擇商品進行競價。這種模式也叫網路拍賣,其擁有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C2C模式最能凸顯互聯網的跨時空、跨地域的特點。數量巨大、地域不同、時間不一的買方和賣方可以透過一個平台找到合適的對家進行交易,這在傳統交易則很難;二是互聯網的低成本,無須商店,無須倉庫,沒有任何中間環節,買賣雙方直接交易,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三是網路突破了時間的限制,真正實現了全天候的永不停頓的企業運營,隨時隨地可以完成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靈活性和方便性;四是網路的互動性,買賣雙方無障礙地充分溝通資訊,借助拍賣這種價格決定機制實現最大限度符合雙方各自意願的交易,同時由於龐大的互聯網人群,使得一筆好的交易達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正是因為C2C模式能夠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實惠,才使得C2C網站能夠吸引網民的眼球,成為一種火爆的電子商務模式。君不見,國內外一些以C2C模式為主的網站活得有滋有味,快樂無比。eBay1995年開業當年就實現盈利,1998年它的凈利潤已經達到240萬美元,同年9月eBay就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股價為18美元),股價曾一度攀升至200美元以上。今天的eBay不僅是C2C模式的鼻祖,更是全球第一大賺錢網站。2001年,eBay凈收入為7.3億美元,商品銷售額為90億美元,2002年,公司的凈收入達到10.5億美元,商品銷售額130億美元。據eBay官方統計,網站創立8年以來,已經擁有7000萬註冊用戶,銷售商品涉及28個大類別,任何時間點上eBay的在線商品都超過1600萬種。eBay的成功使得C2C紅極一時,雅虎、亞馬遜等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網站紛紛在自己的網站上做起了C2C業務,儘管不能與eBay一較短長,但是無一例外的都非常成功,發展迅速。在台灣雅虎奇摩拍賣網網上商品數已突破百萬,比兩年前增長600倍。在國內,易趣網、雅寶網、酷必得等C2C網站經營情況較好,特別是在“非典”期間,異常火爆。如易趣網站平均每天的交易額目前已近200萬元。
(2)C2C之憂
快樂的C2C,並不是無憂無慮,它也有自己的煩惱。一是誠信問題突出。這是目前困擾電子商務發展的最主要問題,典型的諸如網路欺詐等行為,就連美國最大的C2C網站eBay也不例外。eBay曾表示,在其每二萬五千件交易中就會發生一起詐騙案件。在線拍賣欺詐是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接到的最多的投訴標的之一,2002年,FTC收到了5.1萬份相關投訴,總計3700萬美元的損失,其中85%發生在eBay網站。至於在國內,C2C交易中的欺騙行為也時有發生,其概率並不比eBay的少。
二是二手物品貧乏。國內消費水準低下、居民消費觀念差異導致的二手物品貧乏,特別是適應現代生活可滿足網民需求的物品不足;即便是一些人擁有二手物品,但其可用性不高,不再具有較高的再利用價值。同時觀念上的差異也限制了二手物品的規模。另一方面,國內很嚴重的一個現象是舊貨與全新商品的價格差異不大。足夠的二手物品來源,是C2C成功的關鍵,如果沒有大量的物品在網站上交易,那麼實現規模收益只會是海市蜃樓。
三是支付手段單一。目前,從網站上的交易來看,B2C只有不到20%是透過網上支付實現的,貨到付款幾乎佔據80%以上。而C2C的網上支付比例就更低了,目前而言買賣雙方透過網下直接面對面交易是主流,網站根本無法對交易進行控制。如果說透過網上支付進行交易,網站收取交易佣金不存在太多的障礙的話,從網下交易中收取佣金的可能性就不太了。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信用卡用戶規模還不大,而且國內的金融結算體系還不能完全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其安全性不夠,沒有完備的認證體系,無法消除用戶對交易安全性的顧慮。
四是物流不暢。如果物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勢必導致消費者放棄電子商務,選擇更為安全可靠的傳統購物方式。現在許多網上商店由於解決不了物流問題,只好告訴購買者送貨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否則就不要在網上購買了,電子商務的跨地域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一些C2C網站為了克服物流配送難的問題,只得鼓勵人們在同一個城市進行交易。
五是法律政策環境有待改善。對電子商務而言,法律政策環境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含義: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重視和扶持;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例如稅收、網上犯罪、利用網路的侵權、交易各方權利與義務的監督與保障等等。在C2C模式下,誰也不能確切知道對方是誰,其信用怎樣,其物品是否可靠,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誰敢把自己的錢往無底洞中投。
(3)做大C2C
要從C2C中淘金,做大C2C,就得揚長避短,創新經營。一方面,是要想方設法克服C2C模式中企業可控的制約因素。比如為解決網路信用問題,打造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台灣雅虎奇摩拍賣網站,繼去年推出確認網站身份與聯絡方式、並以正確電子郵件和手機認證,今年再推信用卡交易制度,今後若是要在網上拍賣銷售商品的會員都要先進行網上的信用卡認證,而系統在確認資料後將在個人賬號旁邊出現信用卡的圖示以供網友辨認。EBay近日表示,該公司網站將新增一項在競標者於固定價格拍賣中得標後會自動從其金融賬戶或信用卡中扣款的功能,解決競標者在拍得商品後不願付款的最大問題,另外,對於有拒絕付款記錄的人,將限制其競標次數。國內嘉德在線一開通,就與賣方建立“委託”關係,對委託的拍品做認證,登記入庫;同時對買家設立預交保證金 制度和第三方擔保,以保障買賣雙方的利益。馬雲計劃在未來的兩三個月內將全力打造淘寶網網上個人信用體系,把B2B領域中的“誠信通”體系移植到淘寶網中,使得用戶建立個人誠信檔案。這些作法不啻是提高C2C信用所進行的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是要創新經營策略,吸引網民。C2C模式的特點就是大眾化,如何吸引更多的網民便是C2C網站的關鍵,適當的廣告策略是必不可少。有趣的是,相比國外,我們還幾乎沒有見到國內C2C網站在電視上做廣告。廣告策略是網站營銷策略之一,要做大C2C模式,在經營策略上要在原有營銷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的基礎上,更加突出4C:即相應於“產品”,要求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多提供投網民所好的網上拍賣商品;相應於“價格”,要求關注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需求和慾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cost),拍賣商品價格應比傳統交易低一些;相應於“渠道”,要求考慮消費者購買的便利性(convenience),在開展同城交易的同時,加快異地交易的物流配送速度;相應於“促銷”,要求注重和消費者的溝通(communication)。
在大致了解何謂電子商務C2C、拍賣網站後,許多人總覺得網路交易充滿變數,沒有安全感,對於網路拍賣所產生諸多詐欺與誠信的問題,可顯示出台灣的網路安全機制需要注意的種種情況。
一、網路安全與隱私保護
經濟部商業司於11月10日舉辦92年度「電子商務環境整備及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推動計畫」成果發表會。根據該計畫調查結果分析,2003年我國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新台幣220.9億元,較去年157.5億成長近40.3%,與SARS後之市場預估相較表現亮眼。在電子商店經營方面,今年有28.3%的電子商店獲利;市場規模則以線上旅遊一枝獨秀,佔整體B2C市場48.5%。這些指標性的數據,可做為企業經營電子商務或相關產業訂定策略時的參考。
該計畫針對降低網路購物安全疑慮所推動的「B2C網路信賴付款機制」,目前通過資格認定的付款機制服務業者累計有11家、12項機制,涵蓋1040家的網路特約商店使用,將近占我國網路商店的四成。此外,「資訊透明化信賴店子商店公布欄」今年又有100家網路商店加入,已累計至320家,顯示該公布欄及資訊透明化觀念已受到網路商店與消費者相當的認同,並成為消費者網路購物時重要依據。
在環境推動的法律面向,今年特別針對電子商務的整體法律架構做整理及研究,發現在電信相關法規、智財權規範、網路安全相關法規與消費者保護法制等部份仍有修法與立法的空間;此外電子商務救濟制度亦亟需著力,以構築全面的網路消費信賴環境。
Hamill Associates協助MasterCard International針對美國成人進行一項調查,該調查詢問美國18到69歲的受訪者對線上隱私與安全的意見。該調查結果顯示, 91%的受訪者認為網站應該說明該公司如何保護使用者資料的隱私與安全, 71%擔心在網路上消費後會收到一堆廣告等垃圾郵件, 70%擔心網路上的安全性與網路詐欺等問題, 61%擔心信用卡號碼會被駭客入侵盜取, 52%表示不喜歡登錄網站時被要求提供個人資料, 49%認為他們的銀行有努力保護顧客信用卡資料的線上安全,且保護消費者避免被詐欺, 38%認為網路的安全性較以往改善許多。
由上述資料可以發現,消費者對線上消費有疑慮的比率遠高於有信心的比率,消費者對個人資料的隱私安全與線上交易安全非常重視且信任感不足,網路業者必須更努力做好網路資料與交易的保護方案與安全機制,並加強消費者的信心,才可提升網路消費者的線上消費意願。
其他許多調查也同樣印證了安全的重要性。 eBrain Market Research/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CEA)調查發現,「省錢」仍是消費者最在乎的要素,而方便、隱私保障亦是必要的條件。 PaymentOne研究指出,超過半數的美國線上消費者認為如果線上付款安全性提高,將考慮購買更多線上內容。而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的調查指出,美國企業領導人認為未來2到3年最看好的科技為更快速的資料傳輸服務,安全相關的應用,與無線網路(WLAN)。
二、網路隱私保護控管
網路隱私權是指網路環境中在最少的干涉下順應自己的意願而生活的權利。其核心是網路環境中對隱私權利的控制。網路隱私權保護的重心,是網路環境中對個人資訊資料的控制與利用。
從網路隱私權保護重心的角度而言,網路隱私權的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個人資訊資料的控制權、安全請求權以及利用的限制權。
1、網路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知情權
網路環境中,個人不僅有權知道是誰在蒐集自己的個人資訊資料,蒐集了哪些個人資訊資料,這些個人資訊資料的表現形式是什麼,而且個人還有權知道被蒐集的個人資訊資料將用於什麼目的,以及該個人資訊資料將會與何人分享。
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知情權應當是全面的、完整的,這是網路隱私權得以保護的前提和基礎。
2、網路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選擇權
換句話說,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選擇權也就是指個人有權許可或禁止某個或某些主體以任何方式蒐集自己個人資訊資料的權利。這種許可或禁止的內容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選擇權主要體現在對個人資訊資料的蒐集和使用的環節上。在網路經濟與網路制度發展的早期或者是初期階段,由於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網路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還表現的較為單調。致使如果不提供個人資訊資料,或者不完全提供網路服務者所要求提供的全部內容,就無法獲得絕大部分的網路服務,甚至是拒絕訪問。這樣個人資訊資料蒐集的選擇權就局限在“進入”與“退出”的範圍內。既不利於選擇權的充分實現,也不利於資訊的自由流動,當然也不利於網路經濟文明與網路制度文明的發展。
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網路經濟具有很強的突破性,對制度文明所帶來的影響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網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隨著網路服務的形式和內容地不斷豐富,個人資訊資料選擇權也就會得到更全面的實現。由於在網路環境中,絕大多數的網路服務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個人資訊資料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作為對價,個人向網路服務的提供者付出的個人資訊資料越多,所獲得的網路服務也相應地增多。然而,應當明確地指出,制度文明帶有明顯的“惰性”和“延續性”,如果沒有積極性的調整規則,個人資訊資料選擇權的實現很難與網路經濟文明的發展同步。所以,積極性的調整規則要得到充分地體現。
3、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控制權
這一權利包括網路隱私權人通過合理的途徑訪問、查閱被蒐集和整理的網路個人資訊資料,並針對錯誤的內容進行修改,對所缺少的必要的資訊資料加以補充,對不需要的數據資訊予以刪除,以保證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準確、完整。
有人把其中的部分內容稱為“合理的訪問許可權”、“保證資訊的準確無誤權”和“維護資訊的完整權”等等。本文認為網路隱私權人的這些權利內容,其相互關係非常密切且相互影響,將之合併為一項權利便於行使。
4、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安全請求權
不論被收集的是何種網路資訊,只要涉及到網路隱私權,就必然與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安全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不論是人為的資訊泄露或被竊取,還是技術上的缺陷,操作上的失誤致使資訊資料或者數據的丟失,甚或是他人故意的篡改和惡意的刪除,都將嚴重地影響著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正常使用和網路隱私權的保護,所以個人資訊資料的安全性問題是網路隱私權制度的基本問題之一。
從網路個人資訊資料持有人的角度而言,理所當然地負有保證該資訊安全的義務。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足夠,從網路隱私權保護的角度來講應當賦予權利人安全請求權。一方面,有權要求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持有人採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護用戶的個人資料資訊的安全;另一方面,當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持有人拒絕採取必要措施或技術手段,以保證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安全時,利害關係人有權提起訴訟或根據協議申請仲裁或向有關行政職能機構申訴獲得行政強制力的支援。
5、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利用限制權
蒐集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主體,要向網路隱私權人提供服務或以其他的利益作為對價,以實現對網路個人資訊資料進行利用的目的。對網路個人資訊資料合法、合理地利用,不僅會為提高網路經營的針對性和定位化的網路服務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而且通過對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進一步加工、整理後進入資訊自由流通領域,在網路資訊仲介機構依法獲得利益的同時,還加大了資訊流通量和提高了網路資訊資料本身的價值,對整個網路事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但是,不論是上述經營性行為,還是為了網路環境的安定、有序以及公共利益的維護而利用網路個人資訊資料的行為,都要限定在合理的範圍內。賦予網路隱私權人合理的利用限制權是必要的。這也是實現利益平衡的客觀需要根據Statistical Research Inc. (SRI)的調查,美國多數網路使用者仍對網路個人隱私保護性疑慮重重,許多網友即使非常熱中上網,仍對在網上提供個人資訊猶豫不決。
SRI的調查發現,網路使用者若遇到要求提供個人資料的網站時, 67%的網路使用者會放棄或離開該網站,另有21%會提供不正確資訊以登入該網站。該調查的受訪者中,近半數表示對下列議題非常重視且擔心:
-信用卡資訊被盜用。
-個人資訊被轉售。
-個人上網行為被偵測。
不過亦有28%的網友表示若該網站保證杜絕信用卡詐欺,願意提供個人資訊, 26%網友表示若該網站提供完善的個人隱私保護政策,則願意提供個人資訊,此外,該調查亦發現網友對連鎖商店的網站較為信任。
由此調查可以發現,美國即使身為網路應用先進國家,其網路使用者仍普遍對網路隱私、網路交易安全充滿了不安全感;這對B2C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啻是一個警鐘。猶記得網際網路初蓬勃興起之際,各界縱然對電子商務發展一片看好, B2C電子商務卻因個人隱私保護法與網路交易機制的問題而進展緩慢,無數相關的官方、法人、私人、產業聯盟等機構都因此設法謀求解決之道;事隔數年,現在B2C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為同樣的問題滯礙不前,此二議題無異是B2C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點,只要這些問題不解決, B2C電子商務發展就難以有突破性的成長。對於網路隱私有五大控管招術:
第一招:定期為電腦作健診
雖然大家對駭客的犯案時有聽聞,可是總覺得好像事不關已,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倒楣發生被駭的事情,或是根本不知自己的電腦到底有何漏洞。賽門鐵克的網站便有提供「網路安全診斷室」,它提供了免費的病毒掃描與入侵弱點偵測。所以隱私控管的第一步,網友可以連結到「網路安全診斷室」,藉此檢查自己電腦是否有中毒,或是測試電腦所面臨的線上安全性威脅,並了解如何讓電腦更安全。
賽門鐵克消費商品事業部協理張薇表示,全球已有3千多萬人都有使用過此服務,因此各種語言的版本都有,台灣的網站便是提供繁體中文的服務。這個網路安全診斷室除了可以掃描病毒外,也可以提供進一步的「瀏覽器隱私權掃描」、「網路漏洞掃描」、「NetBIOS網路芳鄰可用性掃描」、「特洛伊木馬掃描」等。
賽門鐵克建議網友在進行報稅前,先自行檢查自己的電腦安全性,如果用來報稅的電腦,早在不知不覺中被病毒或駭客植入了後明程式,消費者又把報稅結果存於電腦中,所輸入的身份證字號、所得資料、帳戶號碼、信用卡號等隱私資料,就會很容易被暴露在相當大的風險下。
第二招:選擇工具軟體保護自己
不是所有的購物網站或是遊戲網站都是安全的,因此網友必須選擇適合的軟體,在遇到這些不安全的網站時,若要送出私人資料時,要主動提醒,以免資料帳號與密碼在網路上變成了明碼傳送。如果網友細心些,也可透過簡單的方式對網站進行檢查。舉例來說,購物網站若有SSL加密,網址就會從http變成了https,或是在交易進行中,在網頁的右下角出現了加密的鑰匙符號。
第三招:詳讀網路購物與下載聲明
雖然購物網站大多設有消費者隱私保護條款,除非有特別的隱私政策說明,網站轉手或是買賣該項資訊是完全合法的。因此建議網友詳讀其隱私權政策,特別是有註明「網站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是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以及「與其它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等說明,以確保你的資料不會外流,讓你成了大量垃圾郵件的發送對象。
第四招:控管電腦的Cookie
大多數人都知道利用瀏覽器清除Cookies的方式,只要打開IE,按「工具」,選擇「網際網路選項」,就可以看到清除Cookies的選項。賽門鐵克表示,這樣的清除方式並不完全。消費者必須要在「網際網路選項」的選項中,找到「內容」,再按「自動完成」,清除自動完成紀錄,才可以將所有的機密資料全部清除乾淨。如果網友是在網咖使用公眾電腦,使用完畢後,切記要清除此資料。
第五招:隨時設定、更改密碼
千萬不要讓你的電腦記住你的密碼或是信用卡號,並且要定期的更新你的密碼。一組好的密碼最好結合6個字以上的字元、包含隨機的大小寫字母、數字、特定符號,尤其避免使用生日與英文姓名。
三、網路詐欺
當線上交易次數增加後,線上交易詐欺事件也將隨之而來,依據美國消費者聯盟(National Consumer League)所成立的「網路詐欺監視會(Internet Fraud Watch)」今年二月發佈的資料,1999年的網路詐欺事件中,發生在線上拍賣的就佔了87%,而平均每位消費者損失了293元美金。全美最大線上拍賣公司eBay亦表示,在其每二萬五千件交易中便會發生一次詐騙案件。前陣子國內也曾發生有網友透過拍賣網站向另一位網友購賣筆記型電腦,卻遭對方騙錢的事件。既然詐欺是不能避免的風險,網站經營者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實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美國線上拍賣使用者協會屢次要求業者應付起責任;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計劃成立一個24小時監視網際網路的部門,以有效找出不法的商人或個人;eBay也建置了專屬單位來處理類似案件,並且提供防騙保險,減少網友及公司的損失。
其實在網站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面對詐欺事件,拍賣網站應負起一定的責任,畢竟經濟型態的轉變,讓各行各業幾乎都變成了服務業,服務品質一旦不佳很可能會造成網站的永久傷害。除仿效eBay成立線上拍賣的詐欺保險外,開闢申訴管道,聯合其他拍賣網站建立黑名單制度,排除紀錄不良網友的使用權讓他們不能再繼續使壞,都是防治詐欺事件發生的長久之計。
由於網友的身份良莠不齊,因此極可能發生網路詐欺的行為。雖然發生在網路的詐欺行為和傳統交易環境並無太大的差異,例如金字塔傳銷、不實的商業投資機會或商品從未送達等。但由於網路的普及性、匿名性及全球性的特質,使得網路上的詐欺更容易進行且查緝上更為困難。
根據FTC的報導,網路上常見的十大消費騙術(Top 10 online scams )如下:
(一)網路拍賣詐欺 (Internet Auction Fraud )
1、案例的簡介:消費者在網站上付款後卻收到損壞或仿冒的商品,或者根本沒有收到標到的拍賣商品。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該儘量使用信用卡來進行購物,或在利用提供監控服務(escrow service)系統的網站購物。
(二)網路服務提供者詐財(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Scams )
1、案例的簡介:消費者遭到網路服務提供業者欺騙簽下長期合約,一旦取消契約將負擔鉅額賠償。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仔細檢閱上網帳單費用有無異常收費的項目。
(三)網站空間提供者詐騙 (Internet Web Site Design/Promotions - Web Cramming )
1、案例的簡介:網站業者聲稱提供消費者三十天網頁空間的試用期間,卻要收取費用。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該隨時檢查電話費帳單是否有來路不明的收費項目。
(四)成人資訊服務網站信用卡(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Adult Services - Credit Card Cramming )
1、案例的簡介:網站業者同意未滿十八歲的消費者利用父母的信用卡刷卡消費。
2、FTC的建議:消費者的父母得向網站業者提出未經授權消費的證明,拒絕給付刷卡費用。
(五)網路老鼠會(Multi-level Marketing/Pyramid Scams )
1、案例的簡介:老鼠會利用網路從事非法吸金的行為。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儘量加入以網路進行傳銷的多層次傳銷。
(六)在家上網就能賺錢的詐財(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Work-At-Home Scams )
1、案例的簡介:有網站打著「在家上網就能快速致富」的招牌,吸引消費者加入。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該多多詢問接觸過這類公司的人或者是律師的意見。
(七)投資網站快速致富的詐財(Investment Schemes and Get-Rich-Quick Scams)
1、案例的簡介: 有網站宣稱只要投資一次,就能快速致富。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查詢這類網站的投資風險為何。
(八)網站所推旅遊的詐欺(Travel/Vacation Fraud)
1、案例的簡介:有網站以低於市價許多的旅遊專案來招攬顧客,但實際上這個價格並非全部費用,消費者尚須負擔額外費用。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多比較參考市面上的旅遊資訊,並瞭解終止旅遊契約的相關規定。
(九)線上付費電話的詐欺(Telephone/Pay-Per-Call Solicitation Frauds (including modem dialers and videotext) )
1、案例的簡介:消費者進入成人網站時,網站宣稱只要下載撥號軟體,就可免費欣賞內容,但下載後卻發現必須撥打國際長途電話才能欣賞。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該隨時檢查電話費帳單是否有來路不明的收費項目,並避免在不瞭解下載相關問題即進行行動。
(十)網路健康醫療詐欺(Health Care Frauds)
1、案例的簡介:有業者透過網站販賣一些未經證實具有療效或並未獲得政府許可的藥物,特別是聲稱治療絕症的藥品。
2、FTC的建議:消費者應先向政府醫療單位或醫師查詢藥品的資訊,再決定是否購買。
四、詐欺、賦稅等問題重重
資策會分析師楊正瑀便指出,和B2B(企業對企業)模式相比,使用拍賣這種C2C(個人消費者對個人消費者)的人口,仍是佔少數 「信任,應該是最主要的問題」,楊正瑀說:「上網瀏覽的人很多,不見得都會下標,可見大家還是會擔心被騙。」一位曾被騙的網友倪成德就表示,拍賣網站的信用評鑑機制不夠完善,遇上交易糾紛,能得到的保障仍有限。
除此之外,市場規模增大之後,許多和網路拍賣有關的規範,也是有待解決的議題。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指出,賦稅問題,就是其中很引人爭議的一項:「現在網路拍賣完全收不到稅,隨交易金額愈來愈大,這個問題該怎麼處理?」
事實上,除了稅的問題,上百萬件的網路拍賣交易,如何防止盜版品、假貨在網路上流通,也是網路拍賣快速成長之際,不能不面對、解決的問題。
對於在電視上所看的廣告,在eBay與Yahoo!奇摩的拍賣大戰中,吸引眾多消費者的好奇心,陸續又在各大商業雜誌看到相關的報導,增加Denise對線上拍賣的信心,以凝聚跟網友之間的社群,共創偉大的拍賣王國。
拍賣網站兩強的廣告播出後,已在網路上造成話題,至少eBay在推出「唐先生打破花瓶」廣告後,會員人數爆增十倍,而Yahoo!奇摩不甘示弱推出同一主題的廣告續集,在播出十天下來,拍賣網站的流量也大幅增加三成總不爭的事實。
以先鋒者Yahoo!奇摩為例,目前在Yahoo!奇摩拍賣網站上的物品已經超過二百零六萬件,六月份在拍賣網站上的交易金額接近新台幣九億元,等於平均每天有新台幣三千萬元的交易金額。
事實上,台灣的網路拍賣市場其實是從今年開始才比較成熟,如Yahoo!奇摩於六月份線上拍賣商品數已破二百萬項,其實在三個月內即急速成長逾一倍,而六月份單月成交金額也創新高達新台幣九億元,也較前一個月成長12.5%來看,由此可發現台灣對於線上拍賣的接受度相當的高。
從e天下雜誌中,我們更能看出,在推出廣告之後,掀起國人線上拍賣的風潮。
一支「蟠龍花瓶」廣告,炒熱「唐先生」,更炒熱網路拍賣!據估計,今年6月,台灣有高達572萬人逛過拍賣網站, 網路拍賣市場,正聚集大量人氣,進入快速成長期。
然而,目前因網路拍賣致富的,並不是大企業、大廠商, 而是與你我背景類似的上班族與一般大眾:資訊公司的主管李景行,下班後搖身一變,成為拍賣網站上最大的古董商; 曾擔任資訊主管、現在以拍賣為正職的「小梅子」,用超低價3C商品,引爆搶購熱潮; 曾為公務員的南投茶農鄭光憲,靠網路拍賣,茶葉從13台斤賣到破4,000台斤......。他們,有的是兼差賺外快,有的更乾脆當成正職專心經營,輕鬆開創生涯的另一片天空!
《e天下》這次全省走透透,挖掘7位網路拍賣的厲害賣家,看看有哪些「賺外快」的實戰秘訣可傳授?
除了賣東西,網路拍賣世界也常比實體商店更能挖到寶、撿便宜。
藝人黃子佼等4個smart買家,教你如何買得精省、還能完成終極蒐藏夢想!請跟著《e天下》本期精心彙整的拍賣全攻略,從買家、賣家密技、跨國競標術到搞笑拍賣商品,step by step簡單學,讓網上數百萬人潮,幫你輕鬆賺外快!
時間拉回到1999年,「921」地震剛過。住在南投名間鄉、當時32歲的茶農鄭光憲,拉開擦得雪亮的大門,眼前卻是觀光客寥落的街道。一想到要為家傳的茶葉生意開出條路來,鄭光憲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馬路上看不到客人來,那麼網路上呢?鄭光憲想起昨天看到的拍賣網站,就動起上網賣賣看的念頭。他完全沒料到,3年後,他1個人,1年就能靠拍賣,賣破4,000台斤茶葉,「忙到過年連賣飲料給遊客都沒空做!」他開心地笑著說。
白天在資訊公司擔任主管的李景行(網路化名),其實一直想自己開個古董店。基於?幾年的古董收藏經驗,他有自信,如果開起店來,生意不會輸給別人。可是,一想到店租、風險,他實在不想碰這些麻煩問題。於是,他開始在拍賣網站上拍賣自己的收藏品。沒想到,靠著口碑,生意愈做愈大。
鄭光憲和李景行,只是網路拍賣風潮下的兩個例子。拍賣網站的交易機制,讓個人不只能在網路上競標消費,更能積極地利用創意和專業知識,自己上網拚經濟。
一、單月572萬人上線
據統計,網路拍賣市場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正匯集大量的人氣。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今年6月,有高達62%的網友(572萬人)曾上過拍賣網站!
其中,有476萬人(不重複使用人數)曾造訪Yahoo!奇摩拍賣網站,平均每個人使用139分鐘;曾逛過台灣eBay的網友也有278萬,平均每個人使用43分鐘。
拍賣市場的成長速度驚人。根據市場調查公司Netvalue的統計,去年9月,曾上過Yahoo!奇摩的人只有196萬人,上過台灣eBay的人只有87萬人。9個月之後,這兩個台灣主要的拍賣網站,造訪人數竟分別成長了2.4倍和3.2倍。以Yahoo!奇摩為例,今年6月的拍賣成交額就高達9億,拍賣網站全年成交額可望突破100億。
為什麼網路拍賣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目前在台灣居拍賣網站龍頭地位的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表示,人們原本就有尋找新奇物品和便宜貨的需求:「買家永遠希望到一個地方,是選擇最多,而且價格有可能最便宜;對賣家來說,他永遠希望都在一個平台上去賣,能賣到最高的價錢。」她認為,一個拍賣網站的角色,就是要讓這個平台很好用、把規則定清楚,等買賣雙方突破一定數量,自然能夠黏住愈來愈多的網友。
事實上,拍賣網站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也證明是?分成功的商業模式。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的創辦人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點出了其迷人之處:網路拍賣提供了一個「完美市場」,所有商品都有同樣的機會被瀏覽,所有消費者在比較時,也能得到同樣充足的消費和價格資訊。透過拍賣網站特有的「動態定價」,有特殊價值的商品,會因為被眾多消費者搶標,飆出賣家自己也想不到的價錢;買家也可能會因為賣家之間的競爭,得到比店面更低廉的價錢。
二、「完美市場」的魅力
想像一下,下次當你買名牌Gucci包包的時候,壟斷進貨管道的中間商,不再是你唯一的選擇。全台灣任何一個手上有這個包包的人,只要想賣,都可以賣給你,那你會有多少種價格可選擇!
這樣彈性的機制,對於敢創業、愛比價的台灣人來說,特別受用。利用拍賣網站兼差賺外快,或是小額創業、當成正職經營,是不景氣中的熱門話題。《e天下》這次就全省走透透,報導了7個利用拍賣賺外快的成功賣家案例;許多人做出心得後,更乾脆變成專職經營。
不過,並不是要把商品照片、說明登上網站,就可以穿著睡衣在家裡等著收錢。這次《e天下》採訪的優良賣家都強調,想要在眾多賣家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即便在資金等要素上的進入門檻低,做拍賣這一行,還是要?分努力。
三、成功賣家的4個原則
成功賣家大多遵循下面「4要」原則,才成為同業中的明星(詳細報導請參考第50~52頁)。
1. 要重視信用和客戶服務
2. 要懂得行銷
3. 要瞭解社群的需要
4. 要控制成本,找到利基商品
南投茶農鄭光憲,正是把這4個原則運用得?分純熟的成功賣家。在網路上買茶,不能試喝,他為什麼能突破交通不便的困難,用科技把劣勢變為優勢?
「我是把賣茶定位在服務業,」鄭光憲強調:「我們對自己的茶提供滿意保證、用線上刷卡讓客戶方便下單,還提出2斤以上免運費的優惠。重點就是,要讓客戶相信我的產品,覺得方便好用。」
茶葉到處都買得到,鄭光憲卻用豐富的行銷手法,讓他的茶變得和別人不同。講到怎麼賣茶,鄭光憲話匣子就關不起來:「遇到節慶,我還會辦活動,請老主顧來捧場,有新產品也會用email通知他們。」
在價格上,鄭光憲也很有信心:「我們自己是茶農,少了中間商賺價差,價錢當然有競爭力。」靠行銷、價格和服務拉住客戶的心,現在鄭光憲一天能在拍賣網站上賣出?幾斤茶葉,平均每3、5分鐘就能完成一筆交易。
「傳統方法沒辦法這麼有效率,」鄭光憲一再強調。
四、在買賣之間交朋友
網路拍賣,獲益最多的其實可能還是買家。
台北之音DJ林壯穎,細數他這幾年來透過網路拍賣所買過的東西,自己都很驚訝:「我什麼都買過!買過一個3,000塊的窗形冷氣,買過水果,各式各樣的手機、電腦3C產品,還曾經差點買了一輛車。」
林壯穎覺得,只要有耐心比價,仔細蒐集資料,要買到物超所值的商品並不是難事。「像市價2,800元的手錶,我用2,000元就買到了;還曾經用1萬2千元買過1台昇陽工作站!有的時候,買到超低價的商品,轉賣還可以賺點錢,」他開心地說。
對有蒐藏嗜好的買家來說,上拍賣網站,則不是為了省錢,更重要的是找到心愛的收藏品,以及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
熱中在eBay蒐集錢幣的董其言就說:「蒐藏這種東西,一個人玩沒意思,上網結交朋友,才能愈玩愈有樂趣。」他透露,為互相交流,他和一群在網路上認識的錢幣蒐藏家,每2個月就會定期聚會一次,甚至架了一個網站供大家發言討論。
社群,對買家有很大的影響力。Yahoo!奇摩總經理鄒開蓮表示,即使兩個人互不認識,但如果有共同的興趣,整個社群會很熱心地回答對方的問題。她透露,自己和先生都算是網路拍賣的重度使用者;由於先生最近很迷蒐集模型飛機,常常有熱心的網友會來交換意見、給建議。「有一次我先生打電話去問一個賣家問題,他竟然是14歲的小孩!」鄒開蓮模仿對方屬於青少年式、蠻不在乎的那種口吻:「沒有啊,那台我之前買的,現在不想玩了......」她很驚訝,一個14歲的小孩,在拍賣網站上,已經是個老道熟練的賣家;同時,這也說明,被同樣愛好「黏」在一起的網友,能夠突破年齡、性別、地域等實體藩籬,建立很有歸屬感的社群。
不過,從整個電子商務發展的角度來看,拍賣網站的流行,是從去年底開始的風潮;要再繼續成長,還要克服許多困難。
不過,未來影響台灣網路拍賣市場發展最大的,還是兩大拍賣網站之間的競更強調:「做生意的模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只是執行時有些地方要調爭。前一陣子,eBay的一支「蟠龍花瓶」廣告,加上Yahoo!奇摩拍賣也做廣告回應,頓時炒熱「唐先生」,也炒熱了拍賣市場。
eBay的大動作,突顯在退出日本市場後,奪下台灣市場的企圖與決心。台灣eBay總經理羅志傑(Jeffrey Noles)認為,台灣的拍賣市場和美國的確很不一樣;但他整。」他舉例,「eBay在美國90%的競標商品都是蒐藏品,實用性商品只有10%;在亞洲剛好相反,亞洲人比較看重價格。所以,台灣的C2C平台,要有較多的行銷活動。」
至於,將來網路拍賣是否會成為一個收費的服務機制?短時間內,網友應該還不用擔心。目前的龍頭Yahoo!奇摩拍賣,雖然靠正確策略和容易使用的介面,在使用人數上超越eBay不少,但在對手仍然免費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沒有訂出要對拍賣收費的時間表。
eBay則似乎有長期抗戰的打算。羅志傑表示,現在仍在教育消費者的階段,重點要讓消費者認同eBay的安全拍賣環境理念;要等到拍賣成為收費的服務後,才知道消費者會認同哪一家的服務。
不景氣,加薪無望,想創業太累又沒本錢?趁著現在人氣正旺,上網拍賣,或兼差賺外快,或無本創業當「小老闆」。你,動心了嗎?
【2003/09/19 e天下雜誌 9月】
2003年8月廣告雜誌:
首先先介紹最近讓唐先生與林先生廣告不斷登場的eBay網站。
ADM:你覺得台灣拍賣市場與其他國家拍賣網站市場的不同點為何?例如,目前在哪些國家收費?哪些還沒?為什麼?
黃:以eBay的例子來看,美國eBay最早是以收藏品發跡的,而台灣則因為消費型態的緣故,收藏品雖然也是我們的重點商品類別之一,但目前eBay台灣的主要熱門商品,還是以實用性的3C和流行精品最受消費者的青睞。
至於收費的問題,全要視市場的成熟度來決定。eBay在其它國家都有收費,目前台灣則仍然是免費,因為eBay進入台灣市場才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現階段來說,擴大會員數及針對消費者進行關於「拍賣」的市場教育,才是我們目前的發展重點。
收費目前並不在我們的規畫中,所以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在美國,eBay的收費方式分為3種:
1.刊登費:賣家若要在eBay上刊登出售的物品,就必需要支付刊登費。
2.成交費:會向賣家依最後商品成交的價格,抽取一定比例的成交費。
3.廣告費:賣家若想在eBay首頁有曝光,或是將刊登物品的標題或字體加粗或是圖片加大,則可額外支付廣告費。
eBay台灣目前只有極小比例的廣告費收入,並沒有向賣家收取刊登費及成交費。
ADM:目前台灣地區eBay的會員人數與會員屬性如何?
黃:公司的政策是,單一市場不得任意公布相關的數據,包括會員數在內。不過eBay全球註冊的用戶為6880萬。會員的屬性依各個國家不同而有差異,台灣地區目前的使用者男性較女性稍多,但電視廣告推出後,我們的女性使用者有增加的趨勢。
ADM:可否談談跟競爭對手比較起來,eBay的優勢有哪些?
黃:客戶服務:強大而完整的客戶服務團體協助消費者處理。
交易安全:eBay獨有的防範詐欺保護方案,能提供消費者最高新台幣7000元的賠償,今天如果買家已經付費卻沒有收到物品,或是連絡不到賣家,都可以透過eBay來進行調查。另外,eBay的高科技偵察系統,更能讓假出價的使用者無所遁形。而eBay對於保護智慧財產權也是不遺餘力,eBay的認證權利人(VeRO)方案,已於許多知名的公司如Chanel、Microsoft、 Gucci、Hermes、Warner Bros等公司都已加入,只要這些公司在eBay上發現疑似贗品的刊登物品並通知eBay,我們會馬上將該物品下架。
網站機制:我們針對買家或賣家都有許多強大的網站機制。針對賣家,我們有「售物管理家」系統,可以幫助賣家管理他們在網站上的個人商店或賣場,一但商品結標,賣家可以透過系統發電子郵件給得標者,不需要一一個別寄email。而對於買家來說,如果你有特別喜歡的物品,可以到「我的eBay」進行個人的偏好設定,舉例來說,如果你將Hello Kitty儲存為最喜愛的搜尋,下次網站上有刊登關於Hello Kitty的商品時,系統會自動email給你,如此一來就節省了許多瀏覽網頁的時間。
暢所欲言的社群:社群(community)是eBay的原動力,也是eBay的核心價值,沒有社群,就不會有eBay。所以我們很尊重社群在留言版或是討論區的發言,對於會員們的批評指教,我們都很重視,更不會隨便的將他們的發言內容刪除。
國際化的平台:eBay是一個全球化的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消費者可以同時跟eBay在全世界27個網站的6880萬民網友進行交易,這是其它網站都不可能作到的。
ADM:可否談談你們目前對台灣拍賣市場的經營經驗與想法?
黃:台灣的拍賣市場還在起步的階段,畢竟國人是從eBay在2002年6月正式開站之後,國人才慢慢開始接觸到這樣的觀念。
由於台灣是一個地狹人稠,且購物環境非常方便的國家,所以在拍賣網站的經營上,必需要非常有特色才行。很多人常常在問,拍賣網站跟一般B2C的購物頻道有什麼不同?
以eBay在全球的發展經驗來看,我們有95%的使用者都是個人買家或賣家。意思是,當你在eBay的平台上交易的時候,其實是同時跟全球近7000萬的人在線上進行互動。而C2C交易平台的最大特色在於,網站上的商品種類不是以「同質性高且多量」取勝,而是以「多樣性」為主。而且eBay上最長的物品刊登時間是10天,物品刊登是以很快的速度在進行輪替,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每天上拍賣網站,都能看到不同而又新奇的東西。
ADM:身為一家on line的公司,為什麼會想作電視廣告?
黃: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在台灣,電視廣告的涵蓋率非常廣,根據AC Nielsen的調查顯示,約95%的台灣消費者,每天都有收看電視媒體的習慣,所以我們想嘗試不一樣的行銷手法來提升eBay台灣來的知名度及擴大會員數。而第1支廣告播出後,我們獲得不錯的成果,包括每日新增會員數是以往的10倍,刊登物品數成長近8成等等。當然,隨著電視和平面廣告的露出,我們也會搭配網站上的行銷活動,讓更多人了解「eBay」也了解使用拍賣網站的「樂趣」。
從廣告播放之後,Denise又看到關於創市際的調查得知,那些族群是和他同一群,及各族群上網的習性。
一、 線上拍賣現況
台北,2003年7月24日 –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年6月份所做的「ARO網路測量研究」報告中,對國內的拍賣網站以及其網友進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國內網友對線上拍賣的使用程度及使用行為。
六成二的網友曾瀏覽拍賣類型網站
男性、未婚及年輕族群最愛上網拍賣
根據創市際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網友在6月份上拍賣網站瀏覽的不重覆訪客有572萬人,也就是說有超過半數以上 ( 62% )的網友曾瀏覽過拍賣類型網站,分析瀏覽拍賣網站的網友特性,男性網友較女性為多,未婚網友有六成三的比例,以年齡層來看,三十歲以下的網友佔了一半以上。以地域性來看,北部網友最愛拍賣,佔了將近五成比例 ( 49.2% ),南部 ( 27.6% ) 及中部次之 ( 20.2% )。
拍賣網站 Yahoo! eBay 強強滾
報告同時指出,6月份曾到過拍賣網站的網友中,有八成三的網友曾經到訪過yahoo!奇摩網站 ( tw.bid.yahoo.com )拍賣頻道,四成九的網友到訪過ebay台灣網站 ( ebay.com.tw ),有三成八到過ebay.com網站,另有一成到訪過17A網站。在一個月當中,拍賣網站的連線到達率為13.5%,表示在所有網際網路使用者中,平均網際網路連線一百次即有13.5次會造訪拍賣網站;單一網友瀏覽拍賣網頁數平均在293頁,每位網友平均花在拍賣網站上2.3個小時,平均每位網友到訪拍賣類型網站達35次,每次上網停留時間約在4分鐘左右。
創市際總經理朱怡靜表示:「拍賣類型網站隨著電視廣告的曝光,已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網路購物的熱潮,網路經營者產品的多元化也擴大了喜好拍賣的族群。新客戶族群的開拓對整體網路拍賣事業是絕對有利的,唯有把餅做大,更多的商機才會伴隨而來。」
二、 依年級區分
台北,2003年10月7日-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不同世代網友的使用行為分析報告。
六年級網友最多 七年級生為重度使用者
根據創市際資料顯示,八月份上網的人口中以六年級的人數最多,有317萬人,其次為七年級的304萬人,四年級生上網人數最少只有95萬人。六年級的人數雖然較多卻未必為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在一個月當中以七年級生使用的時間最長,平均每人花了28小時在網路上,上網的頻率以及瀏覽的網站數皆較高,五年級則次之。
四、五年級上網功能性為主 六、七年級上網娛樂性為主
四、五年級同學上網以功能及知識性內容為主,主要偏好的網站類型為金融證券、銀行、新聞類型網站,除了以上的網站類型外,旅遊觀光類型網站也是五年級生的最愛。對六年級生來說,上網的目的與個人需求較有關係,八月份就業網站為他們的最愛,其次為銀行及購物中心類型網站。七年級生的上網行為則是截然不同,幾乎完全是以休閒娛樂為導向;音樂、個人網頁、線上遊戲是他們上網的重要目的。
從以上的資料中我們進一步發現,即使不同年齡層喜好到相同類型的網站,但最喜愛的網站卻不會相同,以銀行類型網站來說,五年級生最愛到台新銀行,六年級生則是到世華銀行。以新聞網站來看,四五年級偏好到中時電子報閱讀新聞,六年級生則喜好上聯合新聞網。在網路購物方面,四五年級偏好生活購物型態的網站,如DCView數位視野、台灣裝潢網等;除此之外,四年級同學還傾向透過eBay拍賣網站進行電子交易,五年級同學喜歡透過線上旅遊網站消費,六年級同學則喜歡上PayEasy等購物中心shopping。
創市際總經理朱怡靜表示:「世代交替,目前社會上的中堅份子大部分為四年級及五年級生,六、七年級生也逐漸進入社會,在職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同世代無論在價值觀及行為模式上皆不大相同,反映在網路上的使用行為亦是如此。對網路經營者來說,有效的鎖定目標族群做分眾行銷,將能降低成本並達到最高效益。」
創市際「網路測量分類報告」出爐
台北,2003年11月11日 –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11日)公佈台灣網站型態使用行為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台灣『內容』型態網站整體排名、『電子商務』型態網站整體排名及『服務』型態網站整體排名。
根據創市際2003年9月份調查報告顯示,台灣網友最常使用的網站類別是『服務』型態的網站,如電子郵件、社群、搜尋引擎、個人網頁等服務。其次為『內容』型態的網站,如入口、新聞、就業等內容網站;此外,『電子商務』型態網站在整體網路環境架構成熟的情況下,也是網友相當喜好的網站類別之一。
創市際總經理朱怡靜表示:「網路早期的功能像是一個龐大的免費資料庫,使用者透過搜尋引擎或是直接至相關『內容』型態網站查詢相關資訊。在網路環境及使用者逐漸成熟的情況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逐漸被網路使用者接受後,許多『服務』及『內容』型態的網站也逐漸轉型為付費的服務;此外,『電子商務』型態網站在網路金流、物流等機制架構完整的情況下,是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網站類別。」
網站類型 五六七年級各有所好
根據創市際的調查報告顯示,七年級生對於『服務』型態網站的使用需求較大,在9月份七年級生平均每人使用Yahoo!奇摩的電子信箱22次,停留在Yahoo!奇摩家族頻道1.8小時。六年級生則是對『電子商務』型態網站較有興趣,在9月份六年級生最喜歡去的電子商務網站為Yahoo!奇摩的拍賣頻道及PChome的線上購物頻道。五年級生相對來說在『內容』型態網站整體使用量較高,入口網站及新聞類型網站為五年級生的最愛。
朱總經理進一步表示:「網路提供一個互動式的資訊平台,企業主做網路行銷時,可針對目標族群的基本人口特性及使用行為,找出相對應的網站型態。創市際網路測量分類報告將相同類別的網站歸類在同一型態網站中,能幫助網路經營者及廣告媒體在同一基準下做比較分析,能更客觀的衡量不同類別網站在整體市場的表現及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網站:
Yahoo!奇摩拍賣 http://tw.bid.yahoo.com/
eBay http://www.eBay.com.tw
Google http://www.google.com.tw
聯合知識庫 http://www.udndata.com/library/
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http://www.twnic.net/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
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